不同镇痛方法用于胸部带状疱疹疼痛患者的比较

来源:百济药房药讯   2016-05-25
带状疱疹引起的疼痛顽固、持久,而且容易转变为慢性疼痛,尤其是老年患者,痛苦尤为明显。我院2007年4月至2009年1月治疗带状疱疹患者90例,疗效满意,报告如下。

  目的:将胸椎旁神经根阻滞(TPVB)和点式直线偏振光(SL)治疗仪照射分别用于胸部带状疱疹疼痛患者,观察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带状疱疹痛患者90例,随机分为TPVB治疗组(A组)和SL组(B组)以及SL照射治疗后TPVB组(C组),每组30例,分别记录第15、30、60、90天视觉模拟评分(VAS)。结果:经治疗后A、B、C 3组优良有效率分别为96.7%(29/30)、90.0%(27/30)和100%(30/30),3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VAS评分在同一时间3组治疗后第15、30、60、90天VAS评分与治疗前VA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组与A、B 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L照射后TPVB治疗是治疗带状4疼痛有效方法,而单纯SL照射治疗出现的不良反应更少。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门诊就诊的带状疱疹患者90例,男48例,女42例;年龄46~86岁,平均年龄63岁;体重40~87 kg;ASAⅠ~Ⅱ级;左侧58例,右侧32例;治疗前无明显重要脏器病变。所有患者的疱疹累及范围为T2~L1,经抗病毒药物、镇痛药物治疗后疼痛明显,睡眠、食欲、精神受到严重影响;患者及家属要求并配合治疗。随机分为A、B、C 3组,每组30例。A组为胸椎旁神经根阻滞(TPVB)治疗组,B组为点式直线偏振光(SL)照射治疗组,C组为SL治疗后TPVB治疗组。3组一般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表1 3组患者一般资料

  1.2 方法 A组取俯卧位或侧卧位,患侧在上,使患者的胸椎轻微屈曲。触摸要阻滞神经的上方的椎体棘突,在其外下方距棘突2~3 cm处作标记,进行消毒,铺单。在无皮肤感染及破损处做局部麻醉(局麻)皮丘,将10 cm长、7号穿刺针接在20 ml注射器上,向横突中部方向垂直穿入皮肤。进针3~4 cm后应接触到骨面,即为椎板后缘,将针体标记物固定至距皮肤1~1.5 cm处,然后将针退至皮下,改变方向向内侧5°~10°进针,沿横突下缘进入(图1)。当骨性接触消失后,针再缓慢前进大约2 cm,直到要阻滞神经分布区域出现感觉异常。如出现异常,轻轻回吸注射器,明确无血液及脑脊液,注入含曲安奈得6~8 mg(昆明积大制药有限公司),维生素B12(天津金耀氨基酸有限公司)2%利多卡因4 ml加0.9%氯化钠溶液至10 ml.保持体位,观察30 min.每周1次,4次为1个疗程。B组患者取俯卧位,将一枕头放在下胸部,确定受损胸神经棘突,在中线受损侧放置直线偏振光照射探头,根据患者忍耐程度确定照射能量,防止烫伤。10 d为1个疗程,间隔10 d进行第2个疗程。C组先进行SL照射后再行TPVB治疗。

  图1 胸椎椎旁神经根阻滞示意图

  1.3 评分标准 疼痛评分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记录疼痛程度,0表示无痛,10表示最痛,治疗第15、30、60、90天由医生进行电话随访或门诊复诊随访给予VAS评分,以治疗前疼痛严重程度(VAS评分)作为基础值,将治疗后疼痛严重程度与其做比较,疗效标准为优、良、差、无效。VAS评分0~1为优,达到症状消失;良为2~4,大部分症状消失;差为5~7,症状减轻;无效为8~10,症状无改善。

  1.4 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 12.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3组治疗前后VAS评分比较 治疗后第15、30、60、90 天VAS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组与A、B组比较VAS评分最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2 3组治疗期间疗效评定及不良反应比较 3组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中有1例治疗效果差,优良率占97.7%;B组中有3例治疗效果差,优良率占90.0%;C组优良率占100%.不良反应A组中出现头晕1例,阻滞平面广泛血压下降1例; B组中照射部位烫伤出现水泡1例。C组头晕、恶心1例,进食量增多,体重增加,空腹血糖升高1例。表2 3组治疗前后VAS评分比较表3 3组治疗后疗效及不良反应比较

  3 讨论

  急性带状疱疹是神经节(主要是感觉神经节)及其所属神经相应分布区域皮肤的复发性病毒感染所致的一种疾病。病原体为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aricella zoster virus,VZV),它具有亲神经性,可以长期潜伏于脊神经的背根神经节,在机体免疫力下降时引起急性带状疱疹发作[1].VZV在脊髓后根的神经节内繁殖,引起神经节剧烈炎症反应,表现为神经细胞水肿、坏死和神经节内出血等病理改变;受累皮肤的基底层和深部棘细胞层变性、膨胀、形成表皮内疱疹,沿该神经节的感觉神经分布区产生疼痛,患者中有90%会疼痛明显,尤以50岁以上的老年人多见[2].疼痛性质大多数为剧烈的自发性刀割样痛、闪电样痛或烧灼样痛,大多数十分剧烈,患者常常坐卧不宁,夜不能寐,痛苦万分。特别是老年人,临床症状尤为明显。因此,早期的治疗除抗病毒必不可少外,及时镇痛治疗尤为重要。而带状疱疹好发部位为胸、颈及面部三叉神经分布区域,其中胸背部占55%,头面部占15%,颈部占12%[3].解决好胸部带状疱疹患者的疼痛成为处理好带状疱疹患者的关键。从解剖上观察,胸椎旁神经较大的前部分分支是肋间神经或肋下神经,施行胸椎旁神经阻滞的位置可能正位于发出各种分支处,因而可以阻滞胸椎旁神经的前支、后支、回返支和交感部分。

  胸椎旁神经根阻滞直接将糖皮质激素、局麻药、维生素B12混合液直接注入到病变神经节,解除该部位神经细胞的炎性水肿,同时也能阻断痛觉传导通路的恶性循环[4].局麻药作用原理是阻断痛觉神经的传导;阻断疼痛的恶性循环;改善循环,增加血供及消炎作用[5].维生素B12能起到营养神经,促进神经纤维再生和修复的双重作用[6].SL治疗是一种无创治疗的有效方法,SL治疗仪所发射的是经过光学滤过装置筛选出来的600~1 600 nm波长的光线,对人体组织具有最强的透射能力,同时1 300~1 600 nm的波长段又可产生较好的热效应,SL输出功率可达1 800 mW,对人体组织的有效作用深度可达5 cm,能用作神经照射,可以照射人体神经根、神经干和神经节。其治疗作用机理是抑制神经兴奋,松弛肌肉;扩张血管,增加血流;调节神经自律性、促进活性物质的产生;加速致病和致痛物质的代谢与清理;调节机体内环境稳定加快皮损愈合等。

  通过本临床观察结果显示,3组在通过3个月的治疗后有效率分别为97.7%、90.0%和1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治疗后第15、30、60、90天VAS评分与治疗前VA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由此我们认为TPVB、SL照射和SL照射后TPVB均为治疗胸部带状疱疹痛患者有效方法。3组治疗过程中,只要定位准确,操作合理,均能够取得同样的效果。C组与A、B 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SL照射治疗后TPVB镇痛效果优于单纯TPVB治疗和SL照射治疗。A组中有1例治疗效果差与定位不准确有关。2例不良反应是1例出现头晕,考虑与多点阻滞局麻药吸收入血有关;1例出现阻滞平面广泛,考虑药物进入硬膜外腔所致。B组中有3例治疗效果差,1例不良反应是照射部位烫伤出现水泡。C组不良反应1例为局麻药吸收入血反应,1例为进食量增多,空腹血糖升高。因此,治疗中特别注意糖皮质激素不良反应,激素是一柄双刃剑,其不良反应及合并症不容忽视[7].应遵循该类药物应用原则,严格掌握适应证和禁忌证,避免滥用。

  本研究认为,SL照射后TPVB可以较好达到治疗带状疱疹疼痛目的,而单纯应用SL照射治疗在临床中容易被患者接受,且不可能出现不良反应和严重并发症。

  (参考来源:《不同镇痛方法用于胸部带状疱疹疼痛患者的比较》张志利 李丽梅 张莉莉,《河北医药 2009年8月31卷15期)。

【温馨提示】本网站内容仅供参考,一切诊断和治疗请遵从医生的指导。

● 如果您有任何疑问,请联系我们。
● 如需咨询药物,请点击【服务指南】,了解相关信息。

疱疹药物
本栏目热点文章

药品信息服务证: (粤)一非经营性一2018—0148
@2013~2024 广州市康维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服务热线:400-101-6868
请输入搜索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