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诊疗月经不调患者的临床效果

来源:百济药房药讯   2016-09-28
月经不调也称月经失调(menstrual disorder),是妇科常见病之一。临床表现为月经周期或出血量的异常,或是月经前、经期时的腹痛及全身症状。月经不调给女性的身体健康带来了严重的危害,如月经性关节炎,月经性皮疹,月经性牙痛,月经性哮喘,子宫内膜异位症,宫颈炎等,有的还会引发头疼,约占女性头痛的20%;甚至女性月经不调也会导致不孕不育,一些女性还会出现色斑、暗疮,给女性患者的身心带来不同程度的伤害。[1]因此,女性患者一旦出现月经不调现象,应该及时就医进行有效诊治,及时进行针对性调理,争取早日康复。笔者选择2013年2月~2015年10月诊治的78例月经不调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

  目的 探析中医治疗月经不调的临床疗效,总结相关临床诊疗经验。方法 本研究对象均随机选自2013年2月~2015年10月间我院诊治的78例月经不调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次研究的78例月经不调患者经中医辨证诊断和针对性的治疗后,治愈70例,治愈率达到89.74%,其余的患者也有程度不等的好转。结论 运用中医诊治女性月经不调效果显着,副作用少,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次78例研究对象,均选择2013年2月~2015年10月间我院诊治的月经不调患者,年龄在18~46岁之间,平均年龄为28.56±2.31岁;通过中医切脉诊断,其中气虚者24例,血虚者28例,10例为肾虚和阴虚,肝郁者7例,气滞者9例。

  1.2方法1.2.1血虚疗法我们运用《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一书中的四物汤一方》,具体包括当归、熟地、川穹、白芍,进行补血调经。

  1.2.2气虚疗法根据患者病情,主要以补气养血调经。

  借鉴《医宗金鉴·妇科心法要诀》中的圣俞汤一方,具体包括黄芪、人参、当归、川穹、白芍、熟地等。同时,依据患者症状分清主次轻重,根据病情好转情况适当增减药量,对有食欲不振者增加山药、白术、神曲;有自汗可加防风、五味子;有四肢明显无力者加大枣,同时增加黄芪、人参的剂量;存在气短乏力患者可加入五味子、麦冬药物,若经量较多,月经提前时可增加仙鹤草、茜草、海螵蛸。

  1.2.3阴虚疗法我们主要以清热调经,养血滋阴为原则。借鉴《景岳全书》中的左归丸为主要治疗药物,对肾水不足、真阴匮乏引起的月经不调具有明显的临床效果。其方剂包括山药、熟地、山萸肉、枸杞、菟丝子、川牛膝、龟甲胶、鹿角胶为主;对于中气不足、气虚的患者药方中加入人参;若患者存在咽干口燥症者药方中加入天花粉、麦冬等药物。待经血下行时可无需加入牛膝,加入患者经血淋漓不退或者经血过多时,可在药方中加入墨旱莲、女贞子等药物;腰膝疼痛的患者可加入杜仲,大便燥结的患者可加入肉苁蓉,小便不畅的患者可加入茯苓。

  1.2.4肝郁疗法此法主要是和血调经,疏肝理气。借鉴《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中的逍遥散,包括当归、柴胡、白术、白芍、炙甘草、茯苓、煨姜、薄荷等。若患者情志郁结,胸胁胀痛不解,则可加入栀子、枳壳、牡丹皮等;肢体麻木、肝血不足者加入地黄、木瓜等药物;月经期乳房胀痛者可加入青皮、川穹、穿山甲、王不留行等。

  1.2.5肾虚疗法对于肾虚患者,主要是补肾调经,填精益气。我们借鉴《景岳全书》中的大补元煎一方进行补肾调经、益气生精,就本培元、回天赞化的作用,其药剂包括山药、人参、熟地、当归、杜仲、枸杞、山茱萸、炙甘草等药物。

  1.2.6气滞疗法气滞者,以理气调经为主,运用《医宗金鉴》中的加味乌药汤进行调理,药物包括砂仁、乌药、延胡索、木香、甘草、香附、槟郎等药物;若患者冲任有寒时,小腹有凉症者可加入茴香、肉桂、艾叶等药物进行调理;若腹中热痛者可加用败酱草、大黄等药物;经血有块,血行不畅,或者涩带量少者可加入牛膝、红花、桃仁等药物;会阴坠胀可加入荔枝核。

  2结果本次研究的78例月经不调患者经中医辨证诊断和针对性的治疗后,治愈70例,治愈率达到89.74%,另8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好转,继续接受相应治疗,整体临床诊治效果显着。

  3讨论月经不调也称月经失调,是临床妇科常见病,表现为月经周期或出血量的异常,或是月经前、经期时的腹痛及全身症状,病因可能是器质性病变或是功能失常所致。[2]青春期月经不调多为无排卵性,是促性腺激素或卵巢激素在释放或调节方面的暂时性变化所致。青春期的月经不调,会引起头痛,痛经等,也可能是多囊卵巢综合征的征兆,影响以后的生育;青少年女性出现月经不调,皮肤会明显出现色斑,松弛、晦暗无光、毛孔粗大、粗糙、痤疮不断等不正常现象。[3]另外,女性体内的毒素沉积,不利与子宫和卵巢的排毒,容易导致不孕;青中年女性月经不调会出现内分泌紊乱,如月经不调、老年斑、外阴干燥、性欲减退等,女性第二性症明显衰退、减弱以及出现更年期症状;中年女性月经不调会出现失眠、精力体力下降、记忆力减退、骨质疏松等更年期症状。在45-52岁之间,由于卵巢功能衰退,女性会出现皮肤潮红等;老年女性的肾功能大幅下降,卵巢基本萎缩。因此,女性一旦出现月经不调症状,就应该及时进行正规治疗,以防不良后果发生。

  月经失调症机理在于气血失于调节而导致血海蓄溢失常,其病因多由于肝气郁滞或者肾气虚衰所致,而以肝郁为主,肝为肾之子,肝气郁滞,疏泄失调,子病及母,使肾气的闭藏失司,故常发展为肝肾同病。[4]本文研究中,我们采用中医疗法对78例月经不调患者进行治疗,对患者病情进行诊断和鉴别,根据患者个体病情分别采用相应的中药方剂进行调理,如血虚者采用四物汤进行补血调经,气虚者采用圣俞汤进行补气养血调经,阴虚者采用左归进行清热调经,养血滋阴,肝郁者给予逍遥散进行和血调经,疏肝理气;肾虚患者给予大补元煎方剂进行补肾调经,填精益气;气滞者应用味乌药汤进行调理,以理气调经为主。同时,根据患者个体情加用相应中药进行补充治疗,从而增临床治疗效果,治愈率达到89.74%,取得理想的临床诊疗效果。

  总之,女性月经不调者应用运用中医诊治效果显着,用药安全性高,临床不良反应少,适合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来源:《探析中医诊疗月经不调患者的临床效果》吐尔孙古力·阿布来提,《健康世界》2016年第15期

【温馨提示】本网站内容仅供参考,一切诊断和治疗请遵从医生的指导。

● 如果您有任何疑问,请联系我们。
● 如需咨询药物,请点击【服务指南】,了解相关信息。

本栏目热点文章

药品信息服务证: (粤)一非经营性一2018—0148
@2013~2025 广州市康维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服务热线:400-101-6868
请输入搜索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