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12月至2004年6月,笔者应用中西医结合综合疗法治疗小儿喘息性支气管炎84例,与单纯西医西药治疗70例做对照,取得显着疗效,现报道如下。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喘息性支气管炎的疗效。方法:选取154例确诊为喘息性支气管炎的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84例和对照组70例,两组西药常规治疗相同,治疗组加用射干麻黄汤,观察两组咳嗽、哮喘变化及治愈时间。结果:治疗组显效48例,有效32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95.24 %;对照组显效21例,有效22例,无效27例,总有效率为61.43 %.两组综合疗效有非常显着性差异?穴P < 0.01?雪。治疗组平均治愈时间(4.21 ± 0.56) d,对照组平均治愈时间(6.80 ± 0.63) d,两组比较有非常显着性差异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喘息性支气管炎,可较快改善临床症状、缩短病程、提高疗效。
1 临床资料选取符合《实用儿科学》第6版诊断标准、在我院住院治疗的急性喘息性支气管炎患儿154例,按就诊时间单双日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84例,其中男62例?熏女22例;发病年龄6 ~ 12月49例,13 ~ 24月28例,25 ~ 36月7例,平均年龄11月。对照组70例,其中男44例,女26例;发病年龄6 ~ 12月44例,13 ~ 24月16例,25 ~ 36月10例,平均年龄11.5月。
2 治疗方法所有患儿均在发病第2 ~ 4 d后确诊并开始治疗。两组均常规应用青霉素﹑先锋霉素V﹑头孢噻肟钠抗感染,氨茶碱平喘,必要时吸氧。治疗组另加用中药射干麻黄汤加减。药用:射干、半夏、麻黄各5 g,杏仁、紫苏子、莱菔子、白芥子各6 g,陈皮、细辛、甘草各3 g.每日1剂,水煎至50 ~100 mL,分4 ~ 5次服完。
3 治疗结果3.1 疗效标准显效:用药后24 h鼻煽﹑三凹征及口唇发绀消失,呼吸次数减少,哮鸣音减少;有效:用药后48 h上述症状及体征改善;无效:用药后48 h上述症状及体征无改善。
3.2 结果3.2.1 两组疗效比较 见表1.
3.2.2 两组平均治愈时间比较治愈标准:临床症状消失,体征改善。治疗组10 d内全部治愈,平均(4.21± 0.56) d;对照组10 d内全部治愈,平均(6.80 ± 0.63) d.两组经统计学比较,有非常显着性差异(P < 0.01)。
4 讨论喘息性支气管炎属中医“咳喘”范畴,分为风寒咳喘及风热咳喘。我科所收治患儿多表现为寒喘。寒邪闭肺,气道不畅,肺失肃降,肺气上逆,故咳喘、呼吸困难。治疗的目的在于恢复肺脏的宣降功能,以温肺散寒化痰、宣肺平喘为主。方中射干为汤中要药,其性虽苦寒,但长于化痰降逆,破结顺气,与大量温肺化痰药配伍,可制约其寒凉之性,取其化痰降逆、利咽平喘之功,而治疗寒饮郁肺之证;麻黄温肺散寒、宣肺平喘,二药配伍应用,射干降气为主,麻黄宣肺为主?熏一寒一热,一宣一降,肺得宣降,痰浊自去;紫苏子、莱菔子、白芥子均为温肺化痰药,合用化积消痰、降气平喘;杏仁镇咳平喘;甘草调和诸药。临床观察证明,疗效显着。
参考来源:《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喘息性支气管炎84例疗效观察》马香梅,《中医儿科杂志》2006年第2卷第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