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是一家医疗器械生产制造商的康蒂思,被康德乐收购1年半之后以什么样的面貌重新出现?为数不多的几次战略规划都有关分销协议有关,这是否意味着康蒂思的转型?康德乐又是如何考量并购后的康蒂思?
2017年3月31日,康德乐旗下介入血管事业康蒂思(Cordis)在京召开战略投资发布会,宣布两项新的分销协议,即分别与中国本土企业博迈医疗和国际企业日本钟化公司(Kaneka)合作,授权康蒂思在中国销售其品牌下的球囊导管产品。
康蒂思公司中国区总经理连佳女士在会上表示,这是继2015年10月强生康蒂思被康德乐斥资19.44亿美元收购之后首次在中国如此正式的露面。
“嫁入”康德乐后,这家公司老本行要丢了?
据了解,原强生旗下的康蒂思是以介入血管医疗设备开发制造商而闻名,2015年10月,强生将其出售而退出心血管支架业务,康德乐接手。
此后1年,也就是2016年12月,康德乐与Biosensors扩大分销协议,康蒂思成为Biosensors的冠状动脉介入产品在日本的分销商;当时也与日本钟化签署了一项分销协议,康蒂思负责在欧洲、亚太等多个地区分销其球囊导管产品。
这段时间,据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主任委员葛均波院士回忆,曾经是心血管医疗器械领域领先企业强生子公司的康蒂思好像淡出了市场。那么,融入康德乐1年多的时间里,康蒂思经历了怎样的转型规划?又将以何等面貌重新出发?
康德乐的定位是整合医疗服务和产品提供商,业务覆盖面极广,90%的收入是来自药品。2016年医疗器械相关收入在全球排名第五,制造的产品主要包括手套、手术服和液体管理产品。但其更多的动作在于跑马圈地:2015年7月收购药品分销商The Harvard Drug Group;2015年收购Metro Medical Supply Inc.的特药分销业务;与医疗产品和服务提供商Henry Schein达成合作协议,扩大产品组合。
康德乐在中国的商业布局也非常清晰:通过不断并购扩大规模,扩大产品覆盖面。2011年通过并购永裕医药(中国)而切入中国医药分销市场,此后又分别并购覆盖无锡二三级医院的无锡锡山药业、拥有7家零售药房的浙江大生医药。2013年收购广州百济新特药房并将其更名为康德乐大药房,2016年又收购贵州益佰医药有限责任公司75%的股份,进入贵州医药直销市场。2015年,康德乐在中国医药商业百强榜单中排名15,主营业务收入超过百亿元。
业界关注的焦点在于,这样一家注重流通的公司为何要并购产品制造商康蒂思?并购之后如何布局产品创新?
对此,亚太区总裁Patric Holt在接受《E药经理人》采访时表示,不会放松康蒂思的产品创新。但他对“创新”的理解更多样,比如将国际上的创新产品带到中国,以及加大在商业模式创新、注重开发更多的解决方案。此次分别与本土企业和国际企业合作就是出于这样的考量,扩大产品覆盖面,满足不同医生的需求。“我希望,未来我们能挖掘出中国医生和患者未被满足的领域,探索更多创新的商业模式。” Patric Holt说。
康德乐也确实在不断完善其医疗服务链。比如通过信息化软件帮助医药机构实现药品不良反应监控、床边护理安全控制以及药品自动化分发等一系列服务,并以此带动药品配送业务发展。此外,在DTP业务上,通过提供专业药师辅导、病友交流教育活动、病人数据管理、客户服务中心等各种活动,还与第三方慈善机构合作提高药物可及性。包括连佳女士表示,收购康蒂思就有出于其专业的医生教育平台、完善的产品管理系统的考量。
通过产品链组合以及为医院、药厂、患者提供全方位增值服务,康德乐将其触角延伸到制药、医疗器械、零售医疗保健各个领域。“我们会探索更多的商业模式创新机会。”Patric Holt如此表示,而连佳女士也表示,会致力于成为客户优选的合作伙伴。
来源: E药经理人 杨昕媛
本文为转载,我们不对其内容和观点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