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方单有效期为3天,请在有效期内使用 因政策要求,处方药须凭处方药师审核后方可购买。您可先将所需药品加入需求,在需求清单内多件药品同时咨询医生问诊开方。
温馨提示:药品图片、说明书凭处方审核后方可查看
咨询药师了解详情药品名称
通用名称:甘精胰岛素注射液
英文名称:InsulinGlargineInjection
汉语拼音:GanjingYidaosuZhusheye
成份
主要成份:甘精胰岛素 辅料:氯化锌,M-甲酚,甘油,盐酸,氢氧化钠,注射用水
性状
甘精胰岛素为无色澄明液体。
适应症
需用胰岛素治疗的成人1型和2型糖尿病,青少年和年龄在6岁及以上儿童的1型糖尿病。
规格
每毫升注射液含3.64mg甘精胰岛素活性物质,相当于100单位人胰岛素。 3ml:300单位/预填充SoloStar
用法用量
本品是胰岛素类似物。具有长效作用,应该每天一次在固定的时间皮下注射给药。 必须个体化对预期的血糖水平,以及降血糖药的剂量及给药时间进行确定及调整。 当患者体重或生活方式变化、胰岛素给药时间改变或出现容易发生低血糖或高血糖的情况时(参见[注意事项]),可能需要调节剂量。应谨慎进行任何胰岛素剂量的改变并遵医嘱。 甘精胰岛素的用药剂量应因人而异。2型糖尿病患者也可将甘精胰岛素和口服降糖药物一起使用。 从其他胰岛素治疗改为甘精胰岛素治疗 从其他中效或长效胰岛素的治疗方案改为甘精胰岛素的治疗方案时,可能需改变基础胰岛素的剂量并调整其他同时使用的治疗糖尿病的药物(加用的普通胰岛素或快速作用胰岛素类似物的注射剂量和时间或口服降糖药物的剂量)。 为了减少夜间和清晨发生低血糖的危险性,将原来采用每天注射两次(NPH)胰岛素的患者,改为每日注射一次甘精胰岛素的治疗方案时,在变更治疗的第一周,其每天基础胰岛素的用量应减少20%-30%。在第一周减少基础胰岛素用量期间,有些患者可能需在进食时代偿性地加用胰岛素,此后的治疗方案应因人而异。 因有抗人胰岛素抗体而用大剂量胰岛素的患者,和其他胰岛素类似物一样,改用甘精胰岛素后可能对胰岛素反应会增加。 换用及开始用甘精胰岛素的最初几周,应密切监测代谢改变。 随着代谢控制的改善以及胰岛素敏感性的增加,可能需进一步调整剂量方案。如果患者的体重或生活方式有改变,或出现容易发生低血糖或高血糖的情况,也需调整剂量及时间(参见[注意事项])。 用法: 甘精胰岛素应皮下注射给药。 切勿静脉注射甘精胰岛素。甘精胰岛素的长效作用与其在皮下组织内注射有关。如将平常皮下注射的药物剂量注入静脉内,可发生严重低血糖。 腹部、三角肌或大腿皮下注射后,血清胰岛素或葡萄糖水平未见临床差异。在某一注射区内,每次注射的部位必须轮换。 甘精胰岛素注射液不能同任何别的胰岛素或稀释液混合,混合或稀释会改变其时间/作用特性,混合会造成沉淀。 使用湿润酒精的医用棉签给橡皮膜消毒,待消毒表面干燥后根据操作指南安装针头。 其他使用细节请参阅注射装置的使用和操作指南。 与成年人一样,青少年和年龄在6岁及以上儿童使用甘精胰岛素时须根据代谢需要和血糖监测进行个体化调节。 国内6岁以下儿童使用甘精胰岛素的疗效和安全性尚未确认。 因为经验有限,以下患者群使用甘精胰岛素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尚待评估: 肝功能损害或肾功能中、重度损害的患者(参见[注意事项])。
不良反应
低血糖反应一般而言,低血糖是胰岛素治疗最常见的不良反应。如果注射胰岛素的剂量高于患者对胰岛素的需求量,就可能发生低血糖反应。来自临床研究的下列相关不良反应,按系统及器官分类,并以发生率递减的形式排列(较常见:>1/10;常见:>1/100,<1/10;不常见:>1/1,000<1/100;罕见:>1/10,000<1/10,00;极罕见:<1/10,000)。在发生频率组中,按严重程度递减的形式排列。
禁忌
对甘精胰岛素或其注射液中任何一种辅料过敏者(参见辅料)。
注意事项
有患者报告,偶尔将甘精胰岛素与其它胰岛素,尤其是短效胰岛素混淆了。为了避免甘精胰岛素与其它胰岛素可能发生的上述使用错误,患者应注意在每次注射前都仔细核对该胰岛素的标签。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治疗,不能选用甘精胰岛素,推荐静脉注射常规胰岛素。 由于经验有限,儿童、肝功能损害或肾功能中、重度损害的患者使用甘精胰岛素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尚待评估(参见[用法用量])。 肾功能损害患者由于胰岛素的代谢减慢,对胰岛素的需要量可能减少。老年人及进行性肾功能衰退患者,对胰岛素的需要量可能逐渐减少。 严重肝损害患者由于葡萄糖异生能力降低及胰岛素代谢降低,对胰岛素的需要量可能减少。 对血糖控制不好,或有高血糖症或低血糖发作倾向的患者,在考虑调整剂量之前,应全面回顾患者是否按预期的方案治疗、注射部位、正确的注射技术以及所有其他的相关因素。 低血糖反应 低血糖的发生时间取决于所用胰岛素的作用特性,所以可能随着治疗方案的改变而改变。由于甘精胰岛素持续提供基础胰岛素,可以预料,夜间低血糖较少见,而清晨低血糖较之常见。 发生低血糖症对于下列患者在临床上可能发生危险性:冠状动脉或供应脑部的血管狭窄(低血糖症可能造成心脏或脑部并发症),以及增生性视网膜病变患者,尤其是未用光凝固治疗的患者(低血糖可能引发暂时性黑朦症的危险)。应特别注意上述患者的反应,并加强血糖监测。 患者应被告知在什么情况下低血糖的警告症状会不明显。低血糖的警告症状可能改变、不明显或不出现的患者如下: 血糖控制明显改善的患者 低血糖缓慢发生的患者 老年患者 从动物胰岛素转用人胰岛素自主神经病变的患者 糖尿病病程长的患者 精神病患者 同时用某些其他药物治疗的患者(参见[药物相互作用])。 上述患者可能在不知不觉中发生严重的低血糖甚至丧失意识。 皮下注射甘精胰岛素的长效作用可能延缓低血糖的恢复。 如果发现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正常或降低,应该考虑到低血糖复发以及低血糖发作但未觉察(特别是夜间发作)的可能性。 患者坚持用药剂量和饮食疗法、正确使用胰岛素以及了解低血糖的先兆症状是减少低血糖危险性所必须的。如下的因素使低血糖更易于发生,必须特别密切监测并在必要时调整胰岛素注射剂量: 改变注射区 提高对胰岛素的敏感性(例如去除应激因素) 异常的、增加或延长体力活动 并发症(如呕吐、腹泻) 进食不当 错过进餐 饮酒 某些失代偿性的内分泌疾病(如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垂体前叶或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 同时使用某些其他药品参见[药物相互作用] 伴发其他疾病 当伴发其他疾病时需加强代谢监测。许多情况下,尿液中检出酮体往往表明需要调整胰岛素剂量。此时常常需要增加胰岛素剂量。1型糖尿病患者,即使只能少量进食或无法进食、或在呕吐时等,也必须坚持规律地摄取少量碳水化合物,切勿完全停用胰岛素。 来得时与吡格列酮的联合用药 吡格列酮与胰岛素联合使用时有心衰的病例报告,特别是对于有心衰风险因素的患者。如果考虑吡格列酮与来得时联合治疗,则应牢记此点。若使用了吡格列酮与来得时的联合用药,应观察患者心衰的症状和体征,如体重增加和水肿。若发生任何心脏症状的恶化,则应停用吡格列酮。 对驾车和操作机械能力的影响 由于低血糖或高血糖或由此而造的视力障碍可导致注意力和反应能力可能降低。在驾车或操机械等特别需要有高度的注意力和反应能力时,可能出现危险。 应该告知患者在驾车时要特别注避免发生低血糖。尤其是对低血糖警告症状觉察力降低或不觉察以及低血糖发作频繁的患者,更要加倍小心。有上述问的患者,应该慎重考虑驾车或操作机械是否可取。 运动员慎用
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用药
对照的临床试验中尚无妊娠期间使用甘精胰岛素的资料。上市后监测已获得的一定量的妊娠期间使用数据(超过1000例妊娠结局)显示甘精胰岛素对妊娠或对胎儿及新生儿的健康没有不良影响。至今尚未有其他相关流行病学资料。 动物研究未见甘精胰岛素对妊娠、胚胎和胎儿发育、分娩或产后发育有直接的损害作用(参见临床前安全性资料)。 当给孕妇处方时,应特别注意。 妊娠前原有糖尿病或妊娠糖尿病患者在整个妊娠期间维持良好代谢控制是至关重要的。对胰岛素的需要量,前3个月可能减少,而第二和第三个3个月通常是增加的。分娩后对胰岛素的需要量快速减少(有增加低血糖发作的危险)。必需仔细监测葡萄糖的控制情况。 患者若怀孕或准备怀孕时,应告知其医生。 哺乳妇女可能需要调整胰岛素剂量和饮食。
临床试验
临床药理学的研究表明,静脉注射等剂量的甘精胰岛素和人胰岛素,其效价是相同的。像所有的胰岛素一样,甘精胰岛素的作用时程可能受体力活动及其他因素的影响。 对健康人及1型糖尿病患者的正常血糖钳夹研究表明。皮下注射甘精胰岛素的起效时间比NPH胰岛素慢,但甘精胰岛素的作用特性为平稳、无峰值、作用时间长。 研究结果如下图1: *测定保持血浆葡萄糖水平(每小时平均值)恒定的葡萄糖输注量;反映胰岛素的活性 甘精胰岛素作用时间较长与其吸收率较慢有直接关系,这支持每天1次的给药方案。胰岛素以及像甘精胰岛素等胰岛素类似物的作用时程,在不同个体及同一个体内可能差别很大。 对健康志愿者及1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研究结果表明,静脉注射甘精胰岛素或人胰岛素,其低血糖的症状或对抗调节激素的反应类似。 一项随机、开放、为期5年、以NPH胰岛素(1天2次)为对照的研究评估了甘精胰岛素(1天1次)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影响,该研究共入选了1024名2型糖尿病患者,经眼底摄像了解患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进展至3期或3期以上的情况,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按照早期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研究组(ETDRS)分级标准进行分级。研究结果表明,甘精胰岛素与NPH相比二者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进展情况上无显著差异。 儿童 国内儿童临床试验: 一项在年龄至少6岁至不满18岁的中国1型糖尿病儿童患者中进行的研究评价了甘精胰岛素每天一次临睡前给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采用NPH胰岛素每天一次或两次给药作为对照治疗,治疗周期为24周,共162例患者按照2:1的比例随机分配至甘精胰岛素组(n=107)或NPH组(n=55)。本研究结果显示甘精胰岛素在年龄至少6岁至不满18岁的中国1型糖尿病患者中作为基础-餐时治疗方案中的基础胰岛素是安全和有效的。甘精胰岛素和NPH胰岛素均可以使血糖控制获得改善,表现为与基线水平相比,治疗24周后糖化血红蛋白的中位数均有降低,变化值分别为来得时组(-0.50%)和NPH组(-0.40%)。此外,甘精胰岛素可以有效降低空腹血糖,并使夜间血糖和全天8点自我监测血糖水平保持稳定。甘精胰岛素和NPH胰岛素在研究治疗期间耐受良好。甘精胰岛素组的低血糖事件发生率表现出低于NPH胰岛素组的趋势。研宄过程中来得时组平均每日基础胰岛素、餐时胰岛素和总胰岛素剂量增幅低于NPH组。研究中未发现非预期的安全性问题。 国外相关的儿童临床试验: 在一项随机、对照临床研究中,儿童(6~15岁)1型糖尿病患者(n=349)使用基础-餐时的胰岛素方案治疗28周,每餐前给予常规人胰岛素。甘精胰岛素每日睡前给药一次,NPH胰岛素每日给药一次或两次。研究观察到在两个治疗组中,治疗药物降低糖化血红蛋白的作用以及症状性低血糖的发生率是相似的,但空腹血糖浓度自基线的减少值,甘精胰岛素组高于NPH胰岛素组。甘精胰岛素组发生的严重低血糖也较少。 在平均随访时间为2年的非对照延展期研究中,143名经甘精胰岛素治疗的患者继续使用甘精胰岛素进行治疗。在甘精胰岛素延展期治疗期间并未出现新的安全信息。 在另一项交叉研究中,26名12?18岁的患有1型糖尿病的青少年被随机分组,先后接受为期各16周的甘精胰岛素联合赖脯胰岛素或NPH联合常规人胰岛素治疗。与前述儿童研究的结果一致,甘精胰岛素联合赖脯胰岛素治疗组空腹血糖浓度自基线的减少值高于NPH联合常规胰岛素治疗组。糖化血红蛋白自基线的改变值在两治疗组间相似;但在夜间血糖监测中,甘精胰岛素联合赖脯胰岛素组的夜间血糖值显著高于NPH联合常规人胰岛素组,夜间血糖最低值分别为5.4mM和4.1mM。相应地,夜间低血糖事件的发生率在甘精胰岛素联合赖脯人胰岛素组为32%,在NPH联合常规人胰岛素组为52%。
药理毒理
药理作用 甘精/胰岛素是人胰岛素类似物,具有长效作用。体外研究显示甘精胰岛素及其代谢物M1和M2对于人胰岛素受体的亲和力与人胰岛素的类似。甘精胰岛素对于人IGF-1受体的亲和力比人胰岛素高约5至8倍(但比IGF-1的低约70-80倍),而M1和M2结合IGF-1受体的亲和力稍低于人胰岛素。胰岛素,包括甘精胰岛素,其主要作用是调节糖代谢。胰岛素及其类似物是通过促进骨骼肌和脂肪等周围组织摄取葡萄糖、抑制肝葡萄糖的产生而降低血糖的。胰岛素抑制脂肪细胞内的脂解、抑制蛋白水解和促进蛋白质合成。 毒理研究 在常规的安全药理学、重复给药毒性、遗传毒性、生殖毒性、致癌性试验中,非临床数据显示对人体没有特殊危害。
药代动力学
健康人及糖尿病患者的血清胰岛素浓度均表明,皮`下注射甘精胰岛素后,其吸收远比人NPH胰岛素慢而长,而且无峰值。因此,血清胰岛素浓度是同甘精胰岛素的药效学作用时间特性一致的。上图1是甘精胰岛素和NPH胰岛素的作用一时间特性。 每日1次注射甘精胰岛素,在第1次注射后2-4天血清胰岛素浓度达到稳态。 当静脉注射时,甘精胰岛素的半衰期和人胰岛素近似。 健康受试者和糖尿病患者经皮下注射来得时后,甘精胰岛素迅速在?链的羧基端被降解,形成2种活性代谢物M1(21A-甘氨酸-胰岛素)和M2(21A-甘氨酸-脱-30B-苏氨酸-胰岛素)。血浆中主要循环化合物为代谢物M1。M1暴露量随着来得时给药剂量的增加而增加。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学的发现表明皮下注射来得时的效应主要基于M1的暴露。绝大多数受试者中没有检测到甘精胰岛素和代谢物M2,且当它们能被检测到时,其浓度独立于来得时给药剂量。 在临床研究中,按年龄和性别分类的亚组分析结果表明,用甘精胰岛素治疗的患者在安全性和有效性方面与总研究人群没有任何差异。
贮藏
2℃~8℃储藏。保存在外包装内,勿冰冻。注射装置切勿接触冰冻层或冰冻盒。一旦启用,其储藏温度不能高于25℃。正在使用的注射装置请勿储藏在冰箱内。
包装
包装规格:3ml:300单位/预填充SoloStar1支/盒(预填充SoloStar)。
批准文号
国药准字S20201001
生产企业
赛诺菲(北京)制药有限公司
上市许可持有人
赛诺菲(北京)制药有限公司
药品信息服务证: (粤)一非经营性一2018—0148
@2013~2024 广州市康维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