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郁症诊断
共1篇
文章分类
文章归档
泌尿科
神经精神科
皮肤性病科
营养消化科
心脑血管科
风湿免疫科
肝病科
眼科
用药常识
糖尿病科
药房新鲜事
肿瘤科
妇儿科
默认分类
医路有感
点击收起
2018
1月
2月
3月
4月
6月
7月
2017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12月
2016
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12月
2015
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8月
11月
12月
2014
1月
2月
3月
5月
6月
7月
9月
10月
11月
12月
2013
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2012
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12月
2011
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12月
2010
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12月
2009
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12月
2008
12月
点击收起
这年头,不抑郁才有病
类别:
神经精神科
2月
29.th
前两天接待到一个患抑郁症的患者,21岁的小伙子,问诊的过程中他突然来了一句“这年头,不抑郁才有病!”让我跟同事们懵在当场。后来想想,也不无道理。 以科学的观点,生活在社会上的人多多少少都有些精神上的问题,但只要不影响正常的生活不影响别人的生活,也就无可厚非,仅作为一种社会现象的形式而已。 开心、激动;失落、悲伤等等都是人类情绪的反应,不但需要而且对人类也是大有裨益的,但有些事情过了头也就成为一种病,就需要请求专业的人去检查和治疗。 也许就是因为经常会在QQ上或者当面接触到许多比我还要年轻的抑郁症患者,我总是对那些患者抱着一种同理心,也许是出于一种其实还是很自私的理由,因为说不定有一点,我自己,或者我认识的人,也可能会成为一名抑郁症患者。就好像感冒一样,谁知道呢? 平时在工作的时候我也了解到上海店的神经科患者远比深圳店要多,后来查了下资料,了解到国外的抑郁症确诊率可以达到百分之五十,但是在中国只有百分之六,上海的比例要高一些,有百分之二十,这是因为上海居民对于抑郁症的认知程度相对比较高,因此会比较主动的求医,而事实上,在中国,贫困以及农村地区的抑郁症比例更高,成为自杀的最主要原因之一。要避免诸如富士康“十三连跳”一类的惨剧的发生,我们首先要好好认识下抑郁症: 什么是抑郁症? 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心境障碍,可由各种原因引起,以显著而持久的心境低落为主要临床特征,且心境低落与其处境不相称,严重者可出现自杀念头和行为。多数病例有反复发作的倾向,每次发作大多数可以缓解,部分可有残留症状或转为慢性。 诊断鉴别 与很多内外科疾病不同的是,由于抑郁症目前病因未明,因此临床至今还没有一种或者一系列的检查或者化验可以进行诊断,一些症状评估的量表可有助于医生对抑郁症状严重程度有量化的参考,但并不能作为诊断的依据。 抑郁症目前诊断还是以临床诊断为主,因此诊断需要到正规医院进行专业判断,确诊为抑郁症需要有2位精神科副主任医师以上职称者均一致诊断为抑郁症才能确诊。目前国内常用的重性抑郁发作诊断标准包括CCMD—3标准和美国精神障碍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四版(DSM-Ⅳ)诊断标准。 附:CCMD—3抑郁发作诊断标准 抑郁发作以心境低落为主,与其处境不相称,可以从闷闷不乐到悲痛欲绝,甚至发生木僵。严重者可出现幻觉、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状。某些病例的焦虑与运动性激越很显著。 【症状标准】以心境低落为主,并至少有下列4项: (1)兴趣丧失、无愉快感; (2)精力减退或疲乏感; (3)精神运动性迟滞或激越; (4)自我评价过低、自责,或有内疚感; (5)联想困难或自觉思考能力下降; (6)反复出现想死的念头或有自杀、自伤行为; (7)睡眠障碍,如失眠、早醒,或睡眠过多; (8)食欲降低或体重明显减轻; (9)性欲减退。 【严重标准】社会功能受损,给本人造成痛苦或不良后果。 【病程标准】 (1)符合症状标准和严重标准至少已持续2周。 (2)可存在某些分裂性症状,但不符合分裂症的诊断。若同时符合分裂症的症状标准,在分裂症状缓解后,满足抑郁发作标准至少2周。 【排除标准】排除器质性精神障碍,或精神活性物质和非成瘾物质所致抑郁 百济药师观点 (1) 重症抑郁症诊断解读,防止重症抑郁症诊断的扩大化。抑郁情绪每个人都会有,但并不是有了抑郁情绪就是得了抑郁症。重症抑郁症首先一组症状群,不是单有某个症状就能诊断了;另外抑郁症的一组症状需要在至少在同样的2周内每天的大部分时间内都反复出现才会考虑重症抑郁症的诊断;再有重症抑郁症需要符合一定的严重程度,即社会功能受损,给本人造成痛苦或不良后果。 对于只有几个抑郁症状(不足CCMD-3要求的4个症状)或者抑郁症状出现时间不足2周或者严重程度较轻的情况,临床把这类情况归于亚综合症性抑郁(SSD),也应重视,建议还是去专业精神卫生机构咨询,与医生一起商量讨论应对措施。 (2)接受抑郁症,及时接受正规的治疗。国内研究显示,有92%的抑郁症不寻求治疗,全国地市级以上非专科医院对抑郁症的识别率还不到20%。不少患者内心认为一旦被诊断为抑郁症就像被戴上了精神疾病的帽子,因此抗拒到专业的医疗机构诊治,其实抑郁症就像心理感冒,不应为患了一场感冒而感到羞耻;也有患者认为自己的很多抑郁症状,比如一些悲观消极的想法仅仅是思想观念的问题,身体的乏力、精力减退等也是生活习惯不健康的原因,希望通过自己调节来纠正抑郁症,但其实这些抑郁症的症状就像患了肺炎,会难以克制的发热、乏力、咳嗽、咳痰一样,是自己难以控制的,也像肺炎并不是仅通过好好休息、多喝开水就能治疗,而是需要及时接受抗感染治疗一样,抑郁症需要及时接受抗抑郁治疗,否则可能酿成不良后果。 (3)消除顾虑,接受抗抑郁剂治疗。很多患者对抗抑郁剂治疗有很多顾虑。常见的顾虑之一为担心药物副反应。不少患者喜欢仔细阅读药物说明书,或者在网上查阅各种相关内容,但由于一知半解会觉得说明书上写的所有副反应,甚至包括一些罕见反应都有可能一一发生在自己身上。其实很多常见副反应比如胃肠道反应、头痛副反应仅是在治疗初期会有,一般坚持服用几天后会慢慢适应,到了药物开始发挥抗抑郁作用时,各种副反应会减轻消失。而且服用某种药物有一些副反应,并不代表服用另一种药物也会有副反应。特别需要注意的是,很多患者抑郁症状本身就以躯体各种不适为主,服药初期会对原有躯体不适更加敏感,并不一定就是药物副反应; 另一个常见顾虑担心服用抗抑郁剂后会成瘾。其实抗抑郁剂是没有成瘾性的,一些患者减药停药后出现一些不适,首先是因为治疗本身不充分,减药停药后出现了症状的复燃或者复发;或者减药停药方法不正确,如一下子剂量减少太多、停药太快,产生了撤药反应。因此减药停药需要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进行。 还有部分患者及家属会理想化的寻找某种完美的治疗:没有任何副反应、一吃就见效、治疗后保证不再复发,在这种期待下很容易受骗上当。 (4)遵医嘱维持治疗,定期随访的重要性。临床上很多患者治疗一两个月后便自行停药了,或者症状减轻后便自行减少药物剂量,这样很容易导致病情反复发作,最后变成慢性或者难治性的抑郁症;还有部分患者治疗2周或者一个月后症状减轻,便偷懒不再去门诊随访,自行购药,其实抑郁症治疗的目标不是症状的减轻而是临床治愈,定期随访可以便于医生判断,及时调整治疗。另外临床还会出现有些患者服用抗抑郁剂后出现躁狂或者轻躁狂的表现,但往往这时患者本人会感觉状态很好,无法觉察出自己的变化,只有定期随访才有助于医生的观察和判断,一旦发现患者转躁,需要调整治疗方案。 (5)建立治疗联盟,共同抗击抑郁症。抑郁症的成功治疗需要多方面的共同努力。家属、亲友对患者的支持鼓励,对治疗的正确认识,及时与医生的沟通,会使治疗更加有效。因为门诊时间毕竟有限,而且在与医生交流时患者可能会选择性的展现自己的某些方面,而家属亲友提供一些对患者观察认识的补充资料,会使医生全面了解患者的病情以及治疗情况,做出更加正确的判断。 抑郁症是在精神科里自杀率最高的疾病。病症严重时,人会出现幻觉和妄想,因产生极端的自我怀疑而自杀。WHO国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预测:到2020年,抑郁症将成为造成人类死亡和残疾的第二大疾病。 主演过电影《太极旗飘扬》的韩国知名演员李恩珠,曾前往医院精神科,自述:“对任何事都提不起兴趣,记忆力衰退,精神无法集中,没有胃口,每天睡眠不到1小时……”她被诊断为“抑郁症”,但她拒绝住院治疗,半个月后在卧室悄然离世,遗书落有泪痕:“真的好想工作。不是我不做,而是陷入了不能做的境地。”李恩珠曾坦承“天性孤僻,追求完美”,渴望拥有妮可•基德曼那样韵演技。她离去时,年仅25岁。 张国荣选择在2003年的愚人节从16楼跳下,似乎结束生命只是他和世界开的一个玩笑。其经纪人陈淑芬在5年后回忆往事,说张国荣对很多事都介意,又闷在心里,被确诊为抑郁症后,担心媒体乱写自己“精神有问题”,勉强去看精神科医生,后来发展到运动障碍,手振、失眠、出冷汗……他哽咽地说:“他想快点好,他非常舍不得(离开的)。可是状态好像越来越差,他去世前一年都很痛苦。” 这些知名人士生活在聚光灯下,美貌、财富和地位,一样不缺,精神健康却濒于决堤。 崔永元在一次心理论坛大会上,公布自己曾是重度抑郁症患者,病情严重时需要全天陪护,3天都睡不着。他希望抑郁症病人能积极治疗,公众也应改变对他们的歧视态度。 其实,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精神感冒”。 普希金有首流传至今的诗:“不要悲伤,不要心急!忧郁的日子里需要镇静,相信吧,快乐的日子将会来临,心儿永远向往着未来……” 深圳店:甘玲
抑郁
抑郁症
抑郁症诊断
快速导航
首页
药品目录
药师博客
关于我们
科组资讯
肿瘤科
肝病科
神经科
精神科
皮肤性病科
眼科
风湿免疫科
泌尿生殖科
消化系统
妇儿科
心脑血管科
糖尿病
常备用药
医疗器械科
免费咨询热线
服务热线:400-101-6868
首页
博客
直营连锁
关于我们
药品信息服务证: (粤)一非经营性一2018—0148
@2013~2025 广州市康维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服务热线:400-101-6868
请输入搜索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