痔疮中成药共1篇
    在中医理论中,痔疮病因病机,古今多从人体的阴阳气血盛衰,脏腑经络的顺逆交错和内外病因的相互影响等方面去探讨。归结于体内调节机能失常,解剖生理上的缺陷,又有各式各样的外在诱因如年龄、风俗、习惯、气候、怀孕、饮食、先天禀赋、消化道疾病等情况,产生一系列的病理变化。     清代著名医家王孟英对温病学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善治内外科疑难杂病,王孟英认为痔疮是伏邪所致,伏邪往往会在气候更迭时候发生,比如初秋时节、盛夏余热未消,气温仍时有上升,加之秋雨绵绵湿气较重,这个时候潜伏在人体里面的邪气就会表现在人体的皮肤上。     祖医治痔堂传承了著名医家王孟英的中医理论,认为痔疮的发生是人体伏邪气淤所致,首先需要用祖医治痔堂的秘方散除人体的邪气和湿气,祖医治痔堂归纳了《王孟英医案》中众多治疗疑难杂症案例的用药特点,通过太祖到嫡孙四代人的共同努力,通过中医外用内服相配合的治疗方式。     古代对痔疮治疗多主张:清热解毒,凉血祛瘀。宋?窦汉卿在《疮疡经验全书》中说:“以一诸痔,各类不同……大半以凉血为主,徐徐取效。”元?朱震亨主张“痔疮专以凉血为主”(《丹溪心法》)。刘元素谓:“当泻三焦,火热退,使金得气而反制木,木受制则五虫不生,痔有愈矣”(《河间医学?痔论》)。东垣、子和亦认为有火、有热,主以凉血清热,除湿化瘀。这些治法在临床中,疗效确切。但临床上有因风、湿、燥、热而病者;有气血两亏,脾、肺、肾虚而病者;有虚实夹杂者。所以在治疗上就应随证施治,既要扶正,又要祛邪。按其病因病机辨证分为以下几个类型:     (1)风伤肠络     主证:便血色鲜红,滴血或射血,或有肛门瘙痒,口燥咽干。舌质红,苔薄白或薄黄,脉浮数。     治法:清热凉血祛风。     代表药品:痔根断片、消痔灵注射液、鳖甲消痔胶囊、化痔灵片、强力痔根断片、三七化痔丸、痔舒适洗液、马应龙麝香痔疮栓、普济痔疮栓     (2)湿热下注     主证:便血色鲜红,量较多,肛内肿物外脱,可自行回缩,或脱出物渗出液较多,黏膜糜烂,或伴大便黏滞不爽,肛门灼热,潮湿不适。舌质红,苔黄腻,脉濡数或滑数。     治法:清热渗湿止血。     代表药品:消痔软膏、牛黄痔清栓、痔痛安搽剂、熊胆痔疮膏、马应龙麝香痔疮膏、金玄痔科熏洗散、肤痔清软膏、肛泰栓、化痔栓(一般都是外用药)     (3)气滞血瘀     主证:肛缘肿胀,隐见紫瘀,内痔脱出,表面紫暗糜烂,疼痛剧烈,肛管紧缩,便秘溲黄。舌质紫暗或有瘀斑,苔白或黄,脉弦或涩。     治法:行气化瘀,消肿解毒止痛。     代表药品:痔速宁片、云南白药痔疮膏、九华痔疮栓     (4)脾虚气陷     主证:痔核脱出,不易复位,肛门下坠感,便血色淡,伴气短懒言,纳呆便溏,神疲乏力,面色无华。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弱或芤。     治法:补中益气,固脱止血。     代表药品:补中益气丸(一般和其他四类的药物配合用药,以补为主)     (5)阴虚肠燥     主证:便血色鲜红,量少,大便干结难解,形体瘦弱或伴口咽干燥,潮热盗汗。舌质红,苔薄,脉细数。     治法:滋阴清热润肠。     代表药品:痔炎消颗粒、痔炎消片     新特店:孙沐斌

药品信息服务证: (粤)一非经营性一2018—0148
@2013~2024 广州市康维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服务热线:400-101-6868
请输入搜索关键词